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32章 海捞瓷 (第4/5页)
考古队。 南海海域水下考古,自二十世纪中叶开始,1967年在西山群岛北礁发现第一艘古沉船;1975年粤省考古队首次在北礁进行前海探摸,发现唐代沉船及瓷器;1996年,琼海市渔民在北礁和华光礁一代发现大量瓷器和钱币;1998年,国家考古队在北礁、金银礁和华光礁一代进行水下考古,发现14处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水下遗存。 南海出水的陶瓷器物十分丰富,几乎囊括了只秦汉以来,九州各地窑口的产品,其中尤以明清时期的外销瓷器为最。 海上丝绸之路最辉煌的时期,在郑和七下西洋时期。 那个时期的大明帝国,牛逼到拥有对商品的绝对定价权。 自秦汉以来,直至清中期的两千余年间,九州一直都是屹立在东方之巅的泱泱大国,与异国异族的交流交往十分广泛。代表其生产生活技艺最好水平的丝绸业、制瓷业、制茶叶等的顶尖产品,除供应皇室贵胄之外,更多的用于与域外族群的贸易和交流。 这些交易,最初的时候基本都是以物易物,但是对于双方交易商品的价值,一直都存在争议,只有在明朝时期,才有着绝对的定价权。 域外族群想要和大明帝国做生意,进行交易,就必须按照大明帝国的定价来进行。 一斤茶叶,大明帝国可以定价为一颗钻石。 一匹丝绸,大明帝国可以定价为黄金百两。 一件瓷器,大明帝国可以定价为白银万两。 而且从不议价,域外族群想要与大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