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4章 (第1/2页)
地方小,封君自己做主,赈灾容易,镇压也容易,流民不容易聚集成势力。 而汉后只经过短暂的统一很快就分为南北朝,同样是各自为自己负责。不是没有造反的人,却是在各个世家军阀的铁骑下不值一提,不是灰飞烟灭,就是吸收分化。 到了隋炀帝那里,三百多年都没有国家因为底层的农夫造反而覆灭,他又凭什么怕。在他眼里,那些蚁民合该为他流血流汗至死才对,又怎么能对他造成任何威胁呢。 加上此人个性,或许又是极为爱面子,自高自大,对于征辽不下以为是削了他的面子,所以坚持三征而不在意四处造反的人马吧。这个他们就不好说了,他们又没见过隋炀帝。 刘彻自认也不是多爱惜民力的人,史书上就这么说他,他认。不管是为了解决匈奴还是为了自己的享受,他反正确实没怎么吝惜使用民力。 但是大汉的建立就是在陈王起义基础上,老祖宗也是这么起家的,还给陈王立了祭祀。他再怎么使用民力,心里也还是有底线的。 这个底线就是起码不能危及大汉江山,不能逼出民乱,不能坏了刘氏的天下。一时使用过度了,也得补救一二。 不然他下什么轮台诏呢。 那个隋炀帝,呃,刘彻还是不能理解他的脑回路,这是真的觉得吃光玩光用光,爽完了就算?可他也没爽完啊,人没死就完蛋了,还叫人造反缢死了。 李世民托住了下巴,喃喃道:“是这样啊。所以,反面例子又添了他,到唐末又添了黄巢起义,世家都摧毁了,后世这才重视起来。” “重视也无用咯。人多地少不够分,再碰上天灾连连,再重视还是要被反的。”刘彻耸了耸肩,“所以还是要解决生产力问题。一时不能弄上化肥也要先育种,提高不了了,至少也要比周边武力强。” “啊?”李世民疑惑。 嬴政接着往下冷酷地道:“世界上的地还有很多,我们的不够分了,就出去分。生产力提高之前想解决人地矛盾,就去那些肥沃之地。” “哦……”李世民想想书上写他唐初也打了不少地方,但没用啊,控制不住。他还特意给人下旨,让人别顺手再把什么地方打了收了。 精穷,还要他贴钱养。 刘彻说:“分封。人多了,就让子孙带人迁移分封出去。周边的地一时没能力开发,就把船造好,去更方便开发的地方。” 嬴政和刘彻没互相商量过,但是分别计算过。 他们有生之力不知道能弄到什么地步,寿命不好说,治下能出现什么样的天才带飞大家也不好说,这是没数的。 按部就班的话,人口到四五千万的时候,差不多就是人地矛盾要爆发的时候了。有了红薯土豆马铃薯开梯田,可以将矛盾延后,像清朝一样人口过亿,但也只是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