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一十章 崇政殿问政 (第2/4页)
好用,这里下载 若是算上额外收入,那必然更多。 用一个现代一点的描述,他们都是价格不敏感人群。 别说是一斤盐44文,便是一百文一斤,对于他们而言,也没什么区别。 “回陛下,据臣所知,京中盐价应在四十文左右。” 少顷,吕夷简微微上前半步,其实,吕夷简之所以盐价,并不是因为他关心民间疾苦。 只是和他的履历有关。 咸平年间,吕夷简进士及第,他入仕的第一任差遣是绛州推官,不过,很快他就被调到了盐城任监判官。 盐城,以盐为名,顾名思义,乃是食盐的重要产地。 后来,吕夷简又以大理寺丞的本官领了西溪盐官。 抛开短暂的绛州推官履历,吕夷简入仕之初,基本是在和盐事打交道。 虽然他现在已官至参政,但对于盐事,他还是有的。 (PS: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西溪三相’的说法,即西溪盐官中出了三位宰相,三人分别是晏殊、吕夷简、范仲淹。 吕夷简和范仲淹确实有此履历,但晏殊,应该是没有的,不论是晏殊研究、晏殊诗文,还是晏殊年谱之类的研究,其中都没有晏殊为盐官的经历。 ….并且,直到36岁之前,晏殊都是在京为官,即便晏殊被贬官,也不会去西溪担任似监盐官之类的杂官。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一个正厅级干部,不可能被一撸到底,打发到偏远地区当个科级干部吧? 如果真有这么一回事,史料中怎么可能不记载?) 四十文? 这个数字一出来,在场的朝臣顿时震动不已。 虽然他们不怎么盐价,但这个价格代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