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三章:得见祖帅,我辈之幸 (第2/7页)
州之围的生命线。 还有许多军士推着大车,运送着一车车的薪材与河水,从小凌河到锦州南关外这一片旷野,尽是紧张忙碌的宣大军将士。 虽然已是暮色沉沉,但每隔百多步便有一处火堆,再加军士们高举的火把,竟将这一路照耀得宛如后世大马路般明亮。 张诚也是直到此刻,才得见闻名已久的辽东将门总扛把子祖大寿,此时的他已经是六十三岁的高龄,得益于身在军伍之中的锤炼,身体依然很是康健。 提刀架马自然不再话下,就如今次他觉得解除锦州之围有望,便即亲自率军出城与奴贼一战,真可谓是宝刀未老。 ………… 祖大寿在大明是争议极大的一个人物,他虽身为大明在辽东的重要将领,官拜左都督、辽东前锋总兵,更是大明的征辽前锋将军。 祖家满门数十人,乃至上百人在辽东为官为将,驻守着辽东各处要塞城堡,其麾下光是忠心耿耿的战将就有数百人之多,而家丁更是数千人。 与其说他是大明的官将,倒不如说他是大明在辽东的一代军阀! 大明能够在清国虏骑的铁蹄之下,固守辽东至今,所以靠的其实就是他们这帮子祖家将和祖家军。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但凡在军头的前面加上个人的姓氏,其实多多少少都有一点家兵的意味在里面,这也是最为历代帝王所忌惮的事情之一。 辽东的祖家的崛起于万历年间太傅、宁远伯李成梁一族失势之后,可以说祖家一族势力的膨胀,是全程伴随着建奴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祖大寿的的父亲祖承训在万历年间,作为副总兵的祖承训追随大明辽东总兵、提督李如松抗倭援朝,曾经参与收复平壤之战立下功劳,其间更在朝鲜屯田练兵,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