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疆臣。_第二百八十一章 黄葵降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一章 黄葵降服 (第3/5页)

户部几个小小吏员,居然利用掌管铜库之便,私自盗了官铜出去兜售!你们说说,这府库缺了铜,吏部没有行走资格之人随意行走,真的就是如此难办之事吗?那托津为什么查得清清楚楚?!还是说,这司官之内,早已是官官相护,视朝廷纲纪如无物了?你等军机大臣,办事最要清楚,毕竟你们还有部务,更应该告诉各部,定要严明国法!托津,这次办案,你力除数弊,按理就该议叙,今日朕就加封你吏部右侍郎,也给后面那些不晓事的司官,好好做个表率!”

    “奴才谢皇上加恩!”托津当即谢恩道。

    “好了,今日还有一事,给事中汪镛素来直言敢谏,这一次又上了新折子。”嘉庆亲政以来,一直鼓励官员直言,在多年激励之下,也确实出现了一批给事中和御史,平日对朝廷之事多所上言,为了维持这种进言之风,对于涉及重大问题的上疏,嘉庆也会与重臣一同商议。先前建议浙江买粮的萧芝与这次进谏的汪镛,都是这时言官代表。“汪镛在此折中言及……嗯,现在的科举取士,三场卷子评卷之时,大多首看第三场的策论,他认为,这是本末颠倒之举,既然头场考四书文,便是说明朝廷将经术学问置于策论之上,可自嘉庆四年至今,四科会试都是策论取士,失了朝廷重视学问之意,可将取士之法,改回原状……”

    说着说着,嘉庆也不禁犹豫了起来,因为这汪镛上疏所言,竟是全面否定了六年前阮元等人主持科举的改革,而将科举之法重归于旧。可嘉庆当日听阮元所言更革之事,也自以为策论取士更容易选出真才实学之人,是以看着这“积极进言”的成果,不禁有些矛盾。

    “你等各有什么看法?”过了片刻,嘉庆方冷静下来,对五名军机大臣道。

    “皇上,今年会试便是臣与英侍郎主持,臣对今年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