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娱同人)娱乐圈之思考者_分卷阅读62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625 (第4/4页)

”同样是九十年代的惯例之一,不像其他人一样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徐太志和孩子们”成为了电视台和媒体们的眼中钉rou中刺,除了mbc以外所有的电视台和报纸都对他们的作品展开批判,如今经常被说禁播歌曲的时候理由莫名其妙的kbs,当年对徐太志和孩子们的封禁理由是更加让人笑掉大牙的“会让青少年痴迷”,但在当时,这种观念竟然能够得到其他媒体的呼应。

    幸运的是,那是一个年轻人渴望改变、渴望摆脱陈旧束缚的年代,徐太志为那样的年代增添了鲜明的色彩,那样的年代也成就了徐太志。

    十代、二十代对徐太志和孩子们的热情,丝毫没有受到那些“无冕之王”的影响,在时代的变革之中,媒体们最终选择了低头。

    而这并不是结束,由电视台和业内大前辈等一群所谓“德高望重”的老人们组成的“公演伦理委员会”,在九十年代有着“事前审议”的规定,所有在韩国发表的专辑,必须通过他们的审查才能发行,徐太志拒绝修改歌词,被公演伦理委员会告上法庭,歌迷们则干脆向国会发动请愿,两年的坚持之下,发新歌必须要在委员会面前过一遍要么改歌词要么不能发的老规矩“事前审议”得以废除。

    从出道到解散,短短的四年间,杨贤硕见到了权力的集合体对异议者泰山压顶般的管制,也见到了它们势力的削弱与权威的崩塌。杨贤硕不是徐太志,做不了他那样的先行者,甚至在媒体、电视台、乃至同为歌手的前辈抱怨、为难时顺着他们的话,责怪一下徐太志的“冲动愚蠢”。但他不想阻拦徐太志,对于最后的结果,也有种乐见其成的爽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