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57、琉球海战(五) (第1/5页)
虽然德国潜艇部队声名远扬,令英美同盟闻风丧胆,但相比较而言,奥匈海军在潜艇技术方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已经赶上了他们的德国同行。到了二战时期,奥匈海军在许多潜艇技术方面甚至稍稍领先于他们的盟友,而且在他们的支持下,中国海军在潜艇建造方面也有了长足了进步。 在中日战争爆发初期,中国海军水面舰艇部队被日本海军全面压制,几乎无法出海作战,仅仅凭借着十几艘老式潜艇与日本人周旋。但随着战争的进行,特别是在钦州、北海、天津和青岛四座造船厂完成改扩建投产之后,中国海军即开始批量制造潜艇,几乎每个月都会有3-4艘新的潜艇下水服役。 到目前为止,加上德奥意三国的援助,中国海军已经装备了150多艘潜艇,成为了一支不容小视的水下力量。由于工业技术水平的限制,中国制造的潜艇虽然无法做到象德奥潜艇那样下潜到水下200米以上的“极限潜深”,但对付反潜手段单一,技术落后的日本人还算游刃有余。 在整个琉球战役期间,大约有120多艘中国潜艇和50多艘德奥潜艇一直活动在日本周边,不仅在一直破坏和封锁着日本原本就十分薄弱的海上运输,而且还担负着监视和袭击日本舰队的重任。 “长官,我们已经抵达指定的31号海区!”自从前天夜间在大隅海峡失去了小泽舰队的踪迹后,一直负责监视小泽舰队行踪的中国第12潜艇大队就一直在追踪着敌舰的行踪,同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