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科举出仕(士) 第137节 (第1/8页)
事后,朝中有经验的老臣,直言今夏的洪水比以往都要大,黄河一旦决堤,沿岸怕是要淹得不剩多少干地,多次直呼万幸,万幸没有决堤!否则到时赈灾都无济于事,大燕怕是要大伤元气。 关于贞文二十五年的这场大洪水,终于没有水淹百里、生灵涂炭,赵俭也非常高兴。 赵俭终于确定,他上辈子活了一辈子,还是有意义的,至少知晓了这一场大洪水,几年筹谋下来,终于救下了数万百姓。 黄河、长江皆未溃堤,救大燕百姓于洪水,免了大燕伤及元气的这十分功劳,各地府县只占两分,监督筹建各地水泥局、严管治水的赵俭要占五分,另外三分功劳,当归试验出水泥的黎池。 这是实绩功劳,无法轻易抹掉的。 …… 黎海拿着黎池的拜帖,登了俭王府的门。 赵俭恰好无事,就呆在府里没有外出,听了传话说黎池的堂兄从羊城进京了,有事前来拜访,赶紧让人带了进来。 赵俭在外院书房召见的黎海。 黎海曾跟在黎池身边三四年,不止一次见过赵俭,因此他倒不至于多么胆怯害怕,进书房后就毕恭毕敬地行礼问安。 “免礼,一旁坐下说话。” 黎海依言起身,并将堂弟写给俭王殿下的信件,双手递上去,然后才回去坐下。 赵俭接过信,拆开看了起来。看完这一封信,对于南海商贸司的相关事情,以及此次黎海北上进京的目的也就知道了。 “和周已在信中说了,你此次上京来是运送土豆,一路可还无事?”这才第一年呢,土豆就已经出来了,果然黎池是个能干人。 就是不知红薯和‘第六谷‘玉米,什么时候能传进来……不过海关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