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_第一九七章 战争实验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九七章 战争实验场 (第6/7页)

的专家、工匠和学员。他们来到战场的目的,除了验证攻克坚垒的战术是否规划安排得当,还有就是想要观察和确认部队使用的各类武器是否有效。

    在古邦守军惊疑的目光下,今日,汉洲军队停止了“土拨鼠的运动”,转而由一百余土人苦力,拖拽着一门身管特别长的火炮,一步一步地往古邦城下运来。

    难道汉洲不打算再进行土木作业了,改为与我们古邦守军展开一场炮战?

    古邦城头的荷兰军官和殖民官员不由面面相觑,汉洲人该不会是自信过头了吧!我们据守城头,火炮借助城墙的高度,射程可是远远超过汉洲人的普通火炮。若是跟我们进行炮战,岂不是任由我们欺负?

    然而,汉洲人将那门火炮远远地停驻在城头火炮有效射程外,然后开始购建炮兵阵地。

    “哦,上帝!”古邦治安官塞尔吉·桑佩尔上尉惊呼一声,“那是一门巨大的加农炮!”

    加农炮最早起源于14世纪,由一位德意志神职人员发明。屹立千年不倒的君士坦丁堡城墙,在1453年时也被加农炮的炮火炸得粉碎。

    加农炮的出现与发展,迫使大部分的城市防御工事进行了重新设计,因为那些直立的城墙十分容易在加农炮的炮火下崩裂。

    齐国军队运至古邦城下的加农炮可发射重42磅以上炮弹,专门针对攻击坚固堡垒而准备。加农炮一般与同口径的其他火炮相比,有着更长的身管,因此炮弹可以获得更强的膛内压力和更快的初速,让炮弹可以射到更远的距离。因为炮弹的初速较快,所以其投射弹道衰减较慢,弹道较为平直,破除坚固防御面,也更为有效。

    但是,这种威力巨大的加农炮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太过笨重,不含巨大的炮车,仅身管就重达四吨多,转移和运输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