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_第219章 人才战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9章 人才战略 (第7/9页)

经费混搭——也就是有一半的钱,你们可以任意拿去做任何基础性研究,哪怕成果无法商业化。”

    基调定好之后,双方总算能稍微愉快一些地开始讨价还价。

    佩里教授也不会亲自开口应承给研究生名额,显然要拉几个同伙分担一下风险,并且分赃。

    同时,顾骜也知道怎么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比如在佩里教授的同事面前时,提出来的总条件,肯定跟单独跟威廉佩里一个人私房话时有点差价。

    任何国家,谈事情都是要给各个决策者之间设置回扣差价的么。

    具体过程过于阴险,容易引起不适,玷污神圣的学术,就略过了。

    佩里方面最后开出的苛刻条件,大致是这样的

    “一次性捐款300万美元,我们就把这项学术交流作为半固定的制度、约定俗成下来。以后每年给斯坦福数学院60万美元、电子工程学院60万美元。数学系和电子工程系会分别招收两名浙大来的优秀本科毕业生。

    不过,我们要自己组织准入考试。如果不合格的话,我们会自行向其他中国顶级大学的数学和电气专业发出邀请,填补缺额。”

    顾骜算了算,这就是每送一个人来读研,公司需要给30万美元的赞助。这笔钱算是该生三年的开支、给学校的好处、以及这三年里跟导师做基础项目的科研经费。

    要知道,如今正常考进来的斯坦福工科研究生,读三年研,总共才平均8万多美元开支。(当然对于19年的中国人来说已经是天文数字了,自费是根本留不起学的。)

    如果顾骜还想占有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商业化研究成果,最多还要再赞助30万美元科研经费。由那部分钱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