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_第247章 鸡同鸭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7章 鸡同鸭讲 (第5/6页)

始就不是奔着欧洲三大电影节去,而是拿到好莱坞,参选奥斯卡,那么人性的救赎、有解之类的,就都不是问题了。

    好莱坞对艺术片的调性容忍性,可比三大电影节宽松一些,他们能忍受一个被救赎的主角的,甚至于他们就是主动希望看到救赎。”

    贝托鲁奇茫然一愣“放弃三大电影节?就奔着奥斯卡去?我32岁就拿过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了,我现在盯着的就是金棕榈奖杯!”

    人都是这样的,容易得到的东西,就不容易珍惜,还没得到的才是最好的。

    其实吧,奥斯卡的逼格也没这么低,但偏偏贝托鲁奇9年前、刚刚32岁的时候,就少年得志拿过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了。所以在他心里,始终偏执地觉得三大电影节比奥斯卡值钱。

    何况,他是搞“艺术”的嘛,又不是搞“商业电影”的。1980年代的西方,艺术片导演对商业片的歧视是很明显的,有点儿像21世纪的严肃作家歧视网文写手。

    要到苏联解体后、美国赢得了对全球先进文化的意识形态定义权,情况才根本性改变。

    顾骜只能对症下药继续劝说“你只是拿了最佳导演提名而已。在奥斯卡也不能算走到头了,说不定这次还能拿到获奖、甚至直接拿到最佳影片呢?美国人目前的意识形态,也是倾向于对华友好、发掘历史厚重的,做人要顺势而为。

    相比之下,倒是法国人和意大利人对于自身的文化优越感非常强烈,不怎么看得上中国的历史积淀。我觉得你只要肯投入,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