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19  (第3/4页)
喻熹撇撇嘴,表达看法?他才刚到教室,能表达什么啊?    没头没尾的,席澍清就是在故意刁难他,哼。    喻熹看向投影屏,快速浏览小案例,又通读了一遍借条内容,秒懂。    这是语文歧义病句找茬加数学排列组合的综合小学生试题。    “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如果A单纯只是想赖点账,他承认自己欠了B的钱,但他会说他只是还(hai)欠款五千元,也就是他想少归还一万元,B最终损失一万元。”    “第二种,A重新写借条时就动机不纯,他不承认自己欠了钱,反倒说是他把两万元借给了B。这要再细分情况讨论,如果A不要脸,他会说B还(hai)欠五千元,也就是B得给他五千元,B总共损失两万元。”    “如果A死不要脸,他会说B现还(huan)欠款五千元,也就是B仍得给他一万五,B总共损失三万。”    “当然,以上的情况都只是可能,实务中最后定案还得看其他更多能互相作证的证据。”    “老师,请问您认为我的看法全面吗?”喻熹痞里痞气一笑,因为在席澍清的课上回答问题无需站起来,所以他一直坐着,末了又加了这么一句,有点恃才傲物的学生怼老师的意味。    席澍清面如幽潭,先把雷接着,“大家刚刚都听到这位同学的分析了吧。一张借条可能导致B赔了夫人又折兵,根源祸害是什么?”    同学们都懂席澍清的意思,七嘴八舌回应他,“是用词不当!”    “歧义!”    “我看是A不诚信吧?!”    “是B自己不长眼好吧,连小学生都知道那是个多音字。”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