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4章 (第2/3页)
背,头发花白的破袄草鞋中年人与三个长褂洋帽各持官皮箱的高个站在了账房一侧,那矮个的中年人笑脸从自己那补丁厚重的布挎之中掏出了一尊色泽黯淡的小神尊,花姑到没变个怎样的脸色,反倒是那些伸着脖子的纷纷嗤之以鼻,这就各自松懈下来,朝着这一行比自己还古怪的四人鄙夷一瞥,甚至窃声嘲笑起来 “几位既然晓得我这满笑楼的名号,就该知道得看价吃酒的罢,我这妇人家虽然不知道这尊是哪位神仙,可也管不得是谁,我们只拜家主不拜神的,也没个香火供桌,可要辜负了您的心意呢!” 满笑楼落座的规矩乃是“一人两块小洋与两贯之上满钱的登门礼”这个规矩乃是花姑祖上定下沿用六十余年的 花姑姓杨,闺名菱花,别看家中现如今是有门面的当铺酒楼买卖,在其曾祖父时可是广州城中恶名昭著的阿飞无赖“四宝堂”里一个大字不识,无恶不作之辈,后因当时堂主遭到仇家设计追杀而“护主有功”被招为赘婿,这才改了杨姓开始参与四宝堂中买卖打理。 花姑家这老祖宗在岳丈的庇佑之下闯出了一番成绩不说,还在咸丰之时认下了一位曾在四九城中职衔颇高的“老公”做了义父,一番孝敬讨好便得了那天家官当的采买销货的牌照,从而让四宝堂中人也着上了体面衣裳,在门面之中看茶待客 “就这个还龙鳞来的货呢,而今世道拜番鬼洋爷的可比求神拜佛要实际多了!更何况那香港已是不列颠的地界,怕不是他手里这个是被洋人给扔出来的破烂里捡的” 那北地口音的压着嗓子与同桌的嘟囔,怎知那驼背的矮个的这就转脸向他一笑,抬手以示稍等,这就将账台之上的这尊华袍帝冠的玉皇上帝小尊往地上一砸,花姑霎时惊得退后两步,这才没被碎瓷割了缎绣的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