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5:东北往事_第536章 证婚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36章 证婚人 (第2/5页)



    这是一种微妙的平衡,社会需要这种平衡,兴安市从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就是这么过来的。

    八九十年代的四层社会人,最下面两层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而最上面两层,最容易发展成为获取非法利益,有一套与法律秩序相悖的,非法地下秩序的有组织犯罪团伙!

    例如刘卫国和刘卫东哥俩,已经明显有了这种倾向。

    野蛮生长的八十年代过去后,一些聪明人渐渐醒悟,这年头不是谁狠就行了,你得有钱!

    就像魏家兄弟,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出来混开始,打架就没听说怎么猛过,可人家就是牛。

    而像刘家兄弟每天敲诈勒索,也是为了钱。

    不过,绝大多数的年轻人还是不长脑子,每天七个不服八个不忿,拎着刀四处砍杀,盼着赶快出名,那时自己就是万众瞩目的社会大哥。

    说起来,东北人骨子里就有一种“大哥”文化,就像个不受约束的灵魂,哪怕困在一个幼稚的身体里也会来回冲撞,这源自对暴力而产生的影响力的羡慕!

    从八十年代初甚至更早开始,每座东北城市的中小学都会有这么几个孩子,凭借着狠人狠事儿,外加胆儿大心细有主意,开学没多久,就成为了学校乃至附近片儿区的“扛把子”。

    他们内心深处有着自己需要维护的世界和平,学习啥也不是,打架斗殴一个顶俩,逃课睡觉不回家,录像厅台球厅游戏厅当成家,父母每天斗智斗勇,像抓贼一样。

    虽说每次抓住以后,都少不了揪着耳朵拎回家,绑床上一顿皮鞭儿沾凉水,可打的再狠也没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