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一章 重甲步兵 (第6/6页)
山一样堆积在仓房里,如何叫数以千计的匠师、工师,还有心气去钻研技术? 京襄路传统的农具、铁器以及兵甲铸造,目前对铁料的年需求量约在一千四百万斤就足够了;就算将水轮机等新式器械的铸造都囊括在内,也不过新增加两三百万斤铁料的年需求。 就这个需求规模,就已经是天宣年间的三四倍之巨了。 这主要还是受到制司在州县推动的大规模垸寨、堰堤、城寨、驿道等工造事刺激所致。 然而供需之间依旧存在巨大的缺口需要去填补。 目前的办法,就是防线寨垒、营舍建设,大规模采用角铁、工型铁取代木料。 由于世人习惯用木柴烹饪、取暖,汝州等早年又大规模烧炭制瓷,周边地区容易开采的丛林早就被砍伐一空。 因此在广成等地,用角铁、工型铁替代木料,成本还是有优势的。 还有一个,就是徐怀很早就有意就有些修建一些小型铁桥,前年又提出探索长跨中型铁桥的铸造修建—— 长跨铁桥的耐久以及维护可能比石拱桥要差很多,但无论是建造难度,还是成本,却是要比石拱桥低出一大截。 综合下来,铁桥各方面都居于石拱桥与木拱桥之间。 这么一来,对铁料的需求就激增到一个就怕不够廉价的层次上去了。 为此制司还专门在鲁县境内,在滍水(沙河)的上游修建了一座铁桥铸造工场,隶属于营造院,就是方便利用水运,将重逾数千斤乃至上万斤重的铁桥构件运往汝蔡各地……更俗的将军好凶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