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五章 陈大小姐 (第3/6页)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也是大伙追捧的学校。 但在九十年代,已经不招应届高中生,只负责为系统内培养干部。 所谓的培养干部,就是发大专学历证书。 这些系统内的干部,过去只有初高中、或者中专、中师学历,这些干部工作经验丰富,专业知识绝对不差,但在干部“四化”的框架内,他们提拔、晋升越来越受到原始学历的限制。 于是,学历教育开始盛行。 燕京这所学院,最开始要把干部召集到学校来授课,脱产进修两年,这样才能获得教育部备案的学历证书。 可干部们平时工作很忙,根本“脱”不开岗位。 于是学院又想了个办法,安排老师去干部的单位办班授课,送学历教育上门,不过该收的各种费用还要收,而且要高一些。 两年学历教育的费用,大概三四千元,但这种学费可以在单位下账报销,不用干部花一分钱。 再后来,参加学习的干部少了,有了专科学历的,正在想办法混本科、研究生呢。 学院便又开始推广联合办班模式,联合办班就是跨过系统、联合其他单位办大专班。 九十年代末,教育部开始限制这种办班模式,虽然没有禁止他们办学,但不再给这类学院颁发教育部认证的毕业证号。 这类学院的证书,只能算继续教育,这就继续压缩了他们的生存空间。 这个档口,东华开始出资收购学校、维系师资,并开始招收应届初、高中毕业生。 陈海燕去过那所学校,在燕京的南兴区,被东华收购后新建了校舍,环境也很漂亮。虽然离主城区远了些,但好歹在首都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