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六章 固沙机械 (第7/8页)
没有吗?西青没有,西部地区就没有吗? 许多人都知道,在河套那边就大面积种植水稻,整个河套水稻种植面积至少上千万亩。 从河套运稻草过来,里程少一半,运费就少一半。 可是为啥没人提醒陈立东呢? 因为在蓝市收稻草、卖稻草的,是他媳妇的娘家人,将稻草运过来的车队也是用的东华纯电重卡。 这些车队不仅要运稻草过来,还要运钾肥、运这边的特产回去。 这种模式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谁敢破坏,都要损失圈子里大伙的利益。 俗话说,断人财路如那啥,周金昊不想做那样的人。 只听陈立东哈哈笑着说:“所以我在乌图美仁乡那边试验盐水稻,如果成功的话,咱们不用打多少粮食,收稻草都不亏。” 周金昊还是没有言语,其实他已经与蒙省那边儿联系过,准备承揽某条公路的防风固沙工程。从河套采购稻草,运费能节约好几百,每亩固沙费用就能控制到600元内。 理论一番,陈立东对周金昊十分赞赏。 科研和生产脱节,是华夏科技最大的弊端。 有些专家确实有本事,但他们搞科研不是为了改善华夏人的生产生活,而是作报告、发.论文,争夺学术上的话语权,不能说不对,却导致不接地气,做不出好的发明。 东华需要的,是周金昊这样的人才,至于一门心思搞学术霸权的,就让他们在那条路上越行越远吧。 PS:海潮经常水数字。这不,发明一台机械,就能写出几百字进行效益分析,这是这本书最大的毛病。 海潮这半辈子接触过的项目、老板、教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