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工业狂潮_第四百四十五章 拣些破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五章 拣些破烂 (第2/7页)

元,好贵吧。

    就算产量低,一亩地产米400公斤,每亩收入16000元,如果老百姓都来种这种米,不都成土豪啊。

    实际上,不会。

    主要是因为华夏还是缺粮大国,高产大米才是发展的方向。

    而且种植月光稻的,想卖到高价,必须有渠道和关系,否则是没人买的。

    诸位书友您能天天吃20块一斤的大米吗?

    天天吃贵族米的,谁家是花钱买的?

    不是亲友馈赠,就是收受的贿赂。

    普通人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可能会买一些。

    如果哪个超市坚持把贵族米摆在柜台上,八成发霉生虫子,在湿度高、通风不好的空间,大米连一个月都放不了。

    郑少辉的农业工厂很可能也是那样的结局。

    在燕京建一座工厂,资金投入要几个亿,靠卖菜转出来怕是够呛。

    卖便宜了不够本钱,贵了的话就没人光顾了。

    可想而知,工厂里培育的蔬菜瓜果肯定便宜不了,只能供应部分贵族消费,到时候恐怕只能烂掉或者低价处理,一个不好就赔本。

    可郑少辉说:“时代已经进入2003年,有钱人多的是”。

    陈立东想抬杠说:好多有钱人是装的,他们天天住别墅、开豪车,其实银行里满屁股的债。

    不过想想还是算了,既然大农艺师想干事,那就支持,而且要大力支持。

    不就是烧钱吗?咱有的是!

    就在前天,弗吉尔发来消息说:“吃掉了一条大黄鱼。”

    这条大黄鱼不是东海盛产的黄花鱼,而是:480吨黄金。

    弗吉尔现在身在巴比伦的乌姆盖斯尔港,这座海港从今年3月份就被大兵们占领,港口设施被强行征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