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 五百里大先生 下 (第3/4页)
但除了教谕大人与两位老书吏再无他人,形同虚设。 可众人户籍皆在凤城,不可能占用府城名额,每年到了院试时间都要回来准备备考。 与往年不同,陶姚芳没有卡着时间点回来,而是提前了二十余天,究其原因,便是凤城多了个就是在清凉府府城梅城都小有名气的浩然书院。 书院柴大先生的三百千三本蒙学书籍广为流传,被无数文道中人奉为经典,不止坊间巷里,便是府学都有五百里大先生的说法。 源头却是清凉府教谕大人曾言,柴大先生文道蒙幼功参造化,方圆五百里无人能及! 虽说柴大先生开的书院只教蒙学稚子,陶姚芳心中却有自己想法,回来第一天便带着大儿去屋外旁听,一连三天,父子俩皆有震撼。 照陶家大儿的说辞,虽然说的只是蒙学的东西,可其中伸引旁解便是府学教习也比之不及。 此方神州科考也是规则森严,一过及冠便不允许再考,省得那些愚钝的耗费终身。 陶家大儿已是最后一年,数年时间两千多两银子,府学教的还是那些默守陈规的东西,若不想法另辟途径,便再也无有机会。 陶姚芳思量再三定下心思,让家仆抬了一千两上好雪花纹银,与下课时找到柴天诺,恳请其收大儿陶明远入学,教导补习,备考院试。 说来也巧,同天来了三波人,除了陶姚芳还有另两位士绅,皆有家仆抬着沉重银两,那场景把围观的学生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