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贞观_第四百四十一章 儿子,时代变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一章 儿子,时代变了 (第2/7页)

   至于评级的条件,就是建设一些大型工程时,通过实践看一个匠人提出的工作方法,或者研究的器具,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情况下,加速工程的进度,然后便会授予不同工匠等级。

    同时不同的工匠也能获得不同奖励,若其中格外优越的可授爵!”

    “魏王想提高工匠的地位!”房玄龄听到李泰的话,不由皱起眉头。

    “是!”李泰点头道,“在我看来,工匠才是最重要的,甚至比将相要更加重要。

    但一般上他们只有在战时才能靠他们的放技艺得到社会的提升。

    一旦社会变得平稳,那他们便会被朝廷舍弃,甚至儒家都会训斥他们为奇yin巧技。”

    “魏王,您对儒家的偏见太重了!”房玄龄笑了一笑,不过脸色却严肃起来看着李泰道,

    “不过,臣的确是没想到魏王您居然会这般重视工匠,不知可否告知原由!”

    “为了大唐能长治久安,也为了大唐在未来能尽可能容纳更多人口!”李泰郑重说道。

    听到了这话,在场的几人脸色不由变了变,除了岑文本有着几分的迷茫,但不论是房玄龄,还是杜如晦,甚至连李世民本人,此刻的脸色都有着几分的严肃。

    说实话,有的时候大唐朝廷放任李泰自行抉择内政的很大一部分理由,便是李泰提出了人口极限。

    并且这件事情是能用数学证明的,这就是盘旋在大唐顶层政坛上最大阴影与秘密。

    正因为当初李泰提出这问题,房玄龄等人回去越是琢磨李世民所坚持的分封制度,也不得不承认,分封制度的确在某种程度上拖延了问题的爆发,而这也逐渐成为顶层的共识。

    只不过这分封制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