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一章 六镜花传承 (第2/7页)
让王西海研究的骡子研究出来了,这是第一批,他让我今年带着来见您。” 李泰听到了田长耕的话,倒有些好奇的看着这些骡子。 说实话,骡子这种东西在华夏并不算少见,历史甚至能追朔到春秋时期,不过更多是当做珍惜物资,而不是牲畜劳力。 而当初王玄策在幽州弄种子计划时,李泰便让王玄策尝试生产骡子。 后来各种机缘巧合,王玄策从幽州到长安又回幽州,最后扎根西海,根本没时间弄骡子。 一直到这些年,边境真正稳定下来,尤其西海州,羌人、吐谷浑人,甚至俘虏来的吐蕃人都对牲畜培养有着自己的技术,所以沉淀几年后,王玄策便把骡子大量培养起来。 而骡子这种东西,王玄策一看就知道这不能作为战马,但用来替代驮马还是很不错的。 知道了李泰重开丝绸之路,王玄策便把这些驮马送过来,从而协助物资运转。 当然,走丝绸之路,尤其西域这一段,最好的牲畜还是骆驼。 不过现在大唐没大规模的骆驼培养产业,而李泰更没有准备要这方面的投入。 一是高句丽都还没有灭,大唐的战略重心不可能向着西域去。 二就是丝绸之路都还没有影子呢,大规模培养骆驼群做什么。 现在大唐真正需要的还是骡子之类的生产牲畜,至少它能提高国内物资的运转效率。 “这批骡子,留一批给我,另外你也带上一些,看看这牲畜能不能走丝绸之路。 若不能走的话,怕真要开始准备骆驼了!”李泰感叹了一句对田长耕道。 “遵命!”田长耕听到这话点点头,有这东西作为驮马,至少承载力比驴要好的多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