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三章 战神之星 (第2/5页)
或者是退役潜艇兵。 也许,在飞往火星的宇宙飞船上,与潜艇最为相似吧。 可惜的是,二零三五年的全球自然灾害,彻底阻绝了人类飞出地球的道路,并且耽搁了足足二十二年。 虽然在二十一世纪五零年代末,也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登陆火星的条件就基本上成熟了,反重力场推进技术能在一周之内把宇航员送上火星,但是在这个时期,需要优先照顾的科研项目与工程项目比比皆是,而且战后重建也是一大难题,结果登陆火星的计划遭到搁置。 当时,人类没有积极登陆火星,也与经济有关。 说得简单一些,在火星上,并没有值得人类垂涎的资源,因此登陆火星只有宇航探险与政治上的意义,没有多少经济价值。 显然,在二十一世纪下半叶,政治意义已经不太重要了。 要知道,在只有一个超级大国的情况下,中国根本不需要任何开创性的宇航工程来提高国家地位。 至于宇航探险,基本上与政府无关,至少在政府变得足够富裕之前,绝对不是政治家考虑的因素。 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登陆火星具有很高的意义,并为此四处奔走。 比如,当时在中国,就有一些人认为,在飞往中太阳系的旅途上,火星可以做为人类宇航活动的前进基地。 这个说法,看上去非常合理。 比如,火星离小行星带更进,因此在火星上建立基地,肯定要比让宇宙飞船从地球出发飞往小行星带更加方便。 问题是,仔细一想,这个说法就毫无道理了。 原因很简单,既然能在火星上建立前进基地,为什么不选择一颗质量更小一些的小行星建立前进基地呢? 要知道,小行星带,实际上与很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