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三章 战神之星 (第3/5页)
人的主观认识完全不一样。虽然在这片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宇宙空间内,有数百万个小行星、还有难以计数的陨石,但是这仍然是一片极为空旷的宇宙空间,小行星与陨石的分布距离以百万公里计算,不是聚集在一起的,也绝对不是宇宙飞船的禁区。更重要的是,在这片宇宙空间里,有很多类似于谷神星、直径在一千公里左右的小行星。这些小行星的质量已经达到能够形成静流体平衡的程度,即能够形成规整的圆形星体,但是引力却比大行星小得多,因此在小行星上建立前进基地,要比在火星上划算得多。 当然,并不是说火星就毫无价值了。 事实上,在整个太阳系内,火星是除了地区之外,唯一拥有大气层与水,适合人类长期生存的行星。 当时,就有人提出,应该考虑向火星殖民。 根据后来披露的资料,在二零六零年左右,中国的科学家向政府提出了一项全面改善火星气候环境的行动方案。 这套方案的核心思想,就是利用人类现有的科学技术,改善火星的自然环境。 整个改造工程分成三个阶段,预计耗时一百年。 第一阶段为五十年,主要是改变火星的大气结构,使含氧量达到百分之二十,并且把大气密度提高一倍。为此,首先得在火星上建立一套完整的聚变核电站工业链条,从火星两极的冰中提取氢元素,用来进行聚变发电,而产生的电能则主要用来分解火星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把碳元素固化处理,比如转化为石墨,另外还将以各种手段,释放出火星土壤里、特别是两极地区土壤里的甲烷,增加火星的大气密度。如果有必要,还将在此期间以人为的方式控制一颗、或者数颗冰彗星撞击火星,把彗星上的水带到火星上。完成改造后,火星的大气密度能够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